简述道医道法祝由术

2019-09-27

道医,是以老子《道德经》的为基本理论,以老子《道德经》的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不是道教之医学,道医更多保存在道教门派之中,但也有很多秘传于民间之野。

什么是祝由呢?祝由术是区别于通常医药行为的一种非常规的治疗调理方法,

祝由术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顽疾重病的一种方法。祝由所用汤液粉散皆通过特殊的符法咒法加持处理。

祝由秘术有符图、有咒法、有毉功、有药功。祝由主要是调治涉及到神魂神识的疾病,例如自闭症这类疾病本质是神魂神识故障以及信息流传导故障,因此这类疾病辅助采用祝由术进行救度和康复催化就可取得效能的促进作用。

祝由术在中国隐秘流传.暗自传承,天传神授,故祝由术又称天医。祝由术自古就是古中医的一种,祝由二字,最早见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祝由也曾被官方机构列为一科。自元代即有祝由科列入太医院十三科。

《黄帝内经》有移精变气是为祝由,《素问·移精变气论》,云: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孙思邈《千金翼方禁经上》:是以医方千卷,未尽其性,故有汤药焉,有针炙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导引焉,斯之五法,皆救急之术也。.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祝由,以祝禁祓除邪魅之为疠者。”   九天玄女毉功毉道祝由法门救度自闭症    孙药王云:毉方卜筮,艺能之难精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天虚子探研易门玄卜,日久矣。承玄门九天一脉,得缘授之。惜当今居世之士闻祝由而色变,叹之叹之。故信者迎之,谤者辞之。天不助尔,吾又奈何哉?虽云符法祝由疗怪疾,然也未能尽愈诸病,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及。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至哉!医圣仲景尚言于此,况天虚子哉。




中华医学的概念实际很广,有中医,有道医。道医又为天医、玄医。从广义而言道医是中医的一类,即涉及神识神魂的中医。故道医中的祝由术也被列为中医的十三科,故又祝由十三科的说法。当今主流中医已经大部分抛弃了魂魄神识,因此道医自成一系。道医突出以神识魂魄思想,讲究形神兼治。而现代的中医学是平衡医学,讲究标本兼治。道医既谈道谈神识魂魄,又谈中医而自成体系。道医具有形神兼治、传流不离道、认为道是探索宇宙本源、道有善变性、万变性、及具备多种综合技能的特点。

道医的内容十分丰富,以现代中医学为参照,将道医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第一层面,形治部分,道医在治病防疾过程中,善于运用传统医学本草汤液、方剂(各种丸散膏)及针灸手段,这与中医学内容大致相同。第二层面,养生部分,包括导引,调息、内丹、辟谷,内视、房中等项,是道医学最具有特色的部分。第三层面,即神治部分,其内容包括道、德、符、占、签、咒(祝由术)、斋、祭祀、祈祷等,这一部分与人的信仰、品德、民间疗法有很密切的关系,包括在戒律、伦理和他力的范围之内。

道医发展的根本特征是援道入医与援医入道。昭示了医道同源,医道一体与医道互补的道家医学传统,涤荡道医学着修养生命、济世利民的情怀。历史的道医名家有很多,如张道陵、孙思邈、杜光庭、张伯端等。代表著作有很多,如《广成先生玉函经》、《石药尔雅》、《韩氏医通》、《海药本草》等。



1、学术特点

(1)医道同源

所谓医道同源,是指传统医学与道学均源自上古原始宗教人文关爱(即对人类生、老、病、死、苦的自觉关注关爱)的诉求。当是,伏羲画卦,肇启《易经》。而黄帝祖述《内经》,神农撰用《本草》,从此开创中华民族“三坟”之学。三坟之学既是中华民族道的本源,亦是传统医学的本源。其时,伏羲、黄帝、神农,不仅是中华民族先祖部落的首领,更是部落宗教团队的首领,他们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雄心,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悲心,以至极伟大的人文关爱情怀,口传心授了三坟之学,虽然文字不直接出自他们,但心传与口授源自他们。这中间,《本草》以脏腑气血培补先天,《内经》以内景经络(隧道)直追先天《周易》则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身心统一的哲学旨趣,以上提下委之法,昭示了法则天地修养生命与觉悟生命的通途,摄持了医道同源的历史渊源。此外,伏羲依于天、地、人三才之道及五音入五脏之理,制作了古琴,既以古琴调情志,又以音乐助教化,并感应自然的萧声,襄助仙道的修炼。

(2)医道一体

所谓医道一体,是指传统医学与道学发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分割的血肉联系。其一,传承祖师往往既为医家祖师又是道家(道教)祖师;其二,医学与道学发展过程中人事与学术相互渗透,得以相互补充发挥者,上古之时,人文之祖黄帝,既是医家之祖,更是道家之祖。同理,上古名医苗父(以祝由为主要医疗手段),中古名医俞跗(按摩经穴治病),以至神农、岐伯均如是。先秦以后,道教公认的实体教团创始人张道陵及著名道士葛洪、陶弘景、孙思邈以至李时珍、张三丰等,既是医学大家,又是道学大家。他们中间,既修炼内丹助成仙,又修治外丹以活人,且深研医道,济世利生,二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道家的援医入道,使修养修炼生命的生理基础更加坚定;援道入医呢则不仅包括外丹(含升丹、降丹)纳入医法等,更因医师修道,又极大地推动了医家品质的提高,从而展现出传统医道更加完备的理、法、方、药、术。

(3)医道互补

所谓医道互补,是指医家对生命和美健康的诉求,与道家对成仙证道的追求,在共同发展过程中相互支撑、补充与完善,最终使传统医学能以人文关爱的基本理法,将敬畏生命、摄护生命、修养生命、觉悟生命的诸般理法一以贯之,而以觉悟生命、证道成仙为最终旨归。一是敬畏生命。即认知生命难得,绝不高估人类自身的力量,更尊重生命,严格守持“性戒”(指人类共同憎恶的行为,如残酷杀害生命,偷盗抢劫、强奸等)保任生命,以自律无伤身心(即以万物养心性,而不以心性养万物),不恣意妄为。二是摄护生命。依据《周易》身心统一的哲学思想,摄护生命,先要无伤身体。于是有“择居处”(如背山、向阳、近水、通风),“适寒温”(如建茅屋制衣裳,用火调水等),“知时节”(认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乃至二十四节气之理)“和饮食”(上而言之,明晰食物是鲜活生命的助缘,使知味而不贪;下而言之,食物搭配要合理。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是修养生命。下而言之,振奋人体经络(行以导引,辅以摩运),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上而言之,调和情志,更以侧隐之心养肝,辞让之心养心,无妄之心养脾,羞恶之心养肺,是非之心养肾,使五德合和,恢复先天。四是觉悟生命。即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进一步努力,调和其体气,融化其物欲,安固其性情,精浚其神灵,彻底破除烦恼与执着,从而觉悟生命,升华生命。

(4)众术合修

晋代医学与道学大家葛洪提出的“众术合修”之法,很能代表道医学的特点,即由守真、行气、导引、按摩、叩齿、咽津、辟谷、房中、服饵等多种炼养方式结合。具体面言,道家(道教)医学的法与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与中医共同使用的治疗方法,如汤药、针灸、按摩等;二是道医学特有的治疗方法:如气功锻炼与治疗、劝善的情志疗法、服用内丹外丹的养生法、施行祝由禁咒、以古琴为主的音乐疗法等,乃至依于河车路(内丹导引)的杵针疗法,依于经络及武功修习而展现的药功及拨筋疗法等。

u=4186330554,1843480148&fm=26&gp=0.jpg

分享